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我讲述的题目是《孝亲敬老——聆听感动的声音》。
在讲述身边的故事之前,我先为大家讲一个《卧冰求鲤》的典故。成语卧冰求鲤讲的就是发生在今山东临沂的一个故事。相传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幼年时失去了母亲。后来继母朱氏对他不慈爱,时常在他父亲面前说三道四,搬弄是非。他父亲对他也逐渐冷淡。王祥的继母喜欢吃鲤鱼。有一年冬天,天气很冷,冰冻三尺,王祥为了能得到鲤鱼,赤身卧在冰上。他浑身冻得通红,仍在冰上祷告求鲤鱼。正在他祷告之时,他右边的冰突然开裂。王祥喜出望外,正准备跳入河中捉鱼时,忽从冰缝中跳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王祥高兴极了,就把两条鲤鱼带回家供奉给继母。 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曰: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当年王祥《卧冰求鲤》的那条河就坐落在山东临沂城北白沙埠镇,一条东西流向蜿蜒数里的小河穿镇而过,它不是一条普通的河,更源远流长地承载着中国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孝。它就是王祥卧冰求鲤故事的发生地:孝河。清咸丰年间,孝河白莲藕被钦定为御膳贡品。有趣的是,孝河藕与别处不同,不但清脆爽口,鲜美异常,而且藕比别处的多出一孔,为九个孔眼,传说这是王祥的孝心所化,多出来的这一个“孔”,便是“孝心”。
在颍东大地上,同样有这样普通的女性,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曲曲孝的礼赞。下面我就讲一讲发生在向阳办事处 刘萍和田丽身上孝亲敬老的故事。
先讲讲刘萍的故事吧。今年已59岁的她现家中5口人,这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5口之家,家庭成员分别有85岁高龄的母亲,儿子、儿媳和刚满三个月的孙女。在与刘阿姨交流中感受到她过去生活的不易。我为触及到刘阿姨的伤心处感到深深的自责。
上世纪70年代末,作为独生女的刘萍阿姨嫁到桃园社区,丈夫在外跑运输挣钱养家,夫妻恩爱有加,伴随着子女相继出生,一家人的生活过得其乐融融。叔伯都在外地安家落户了,在当时家庭还算殷实,公公、婆婆对儿媳十分疼爱,方圆群众羡慕不已。
结婚不久,婆婆就被诊断为坐骨神经痛,经常靠打针吃药维持,每逢阴雨天就痛的厉害,再后来就不能走路了。为了照顾方便,刘萍阿姨就想接两位老人到自己家去住,可两位老人不愿意,坚持自己住。刘阿姨只好一日三餐到老人那里,为他们烧火做饭,洗洗涮涮,收拾家居。阴雨天就帮婆婆捶背按摩,陪老人聊天,就是为了减轻婆婆的疼痛。儿媳每天忙里忙外,忙完老的又要照顾小的,还经常给老人送去可口的饭菜、水果、点心之类的东西,不让老人受半点委屈。公公、婆婆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常对外人说:俺们家烧了高香,儿媳妇比亲闺女都亲。
1986年婆婆病重了,叔伯都在外地,一时回不来,刘萍就和丈夫商量去银行贷了四千元现金,把婆婆送进医院,并日夜守候着婆婆,为了省钱,一日三餐,刘萍都是回家做好在端到医院,一口一口地喂婆婆,每天帮婆婆擦洗净身。刘萍本来就很瘦弱,在她伺候婆婆的那段日子里体重不足80斤,临床的病友得知他们是婆媳时,都不敢相信。婆婆病情转为败血症,在去世前一天,婆婆微弱的对儿媳说:萍啊,你对我的好,我是还不了,来世我再报答……婆婆走了。第二天刘萍就把公公接到自己家,对于家庭中大小事务都坚持征求老人意见,尽量达到老人的满意。日常中孩子们看到自己的妈妈对爷爷非常尊敬,耳熏目染,经常陪爷爷聊天,帮爷爷挠挠痒,这个10年,老人生活的很舒心,在这个充满浓浓爱意的院落内,老人享受到天伦之乐直到1994年安详去世,享年88岁。
刘萍孝敬公公婆婆的事迹被方圆群众广为流传,要说以前是付出,那么后来就是担当。刘萍在家是独生女,在上世纪的农村来说,嫁出去的姑娘犹如泼出去的水,但刘萍就冲破世俗,经常骑着自行车穿梭于娘家婆家,每次来回都要两三小时。每当提起那段时光,连刘萍阿姨自己都不知是怎样坚持下来的,按她的话说:两边都是亲人,一般重啊!平时,辛苦点没什么,只要老人小孩健康平安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世上最痛苦的莫过于失去亲人的痛苦。1996年父亲被查出癌症晚期,作为女儿的备受自责,认为是自己照顾不周,没有及时发现才会出现这种结果。为了尽力掩饰自己的悲痛,此时瘦弱的刘萍担当起了两个家庭的顶梁柱。她一边安慰母亲,不让妈妈过于悲伤,一边照顾父亲,给父亲讲些开心的事。父亲病房的室友都很羡慕他养了个这么孝顺乖巧的女儿。两个月后父亲走了,母亲孤苦伶仃,是丈夫提出把母亲接过来,用丈夫的话说:现在两边就剩这一个妈了,咱们就一起尽孝吧。
命运就是这样不公,在2000年9月的一天,四十六岁的刘萍怎么都没想到丈夫因车祸不幸去世,没留下只言片语。眼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日子苦尽甘来,前天还有说有笑的丈夫从此就阴阳两隔。看到浑浑噩噩的母亲,懂事的孩子都来安慰妈妈。儿子虽然还在上学,但个头已和他爸爸一样高。儿子为妈妈擦去泪花,第一次郑重地说:妈妈别难过,我会孝敬您的。
丈夫的离去,刘萍的心被掏空。看到一家老小,生活还得继续,三个正在上学的孩子都在冲刺阶段,刘萍的日子更加艰难,起早摸黑,省吃俭用。期间无论遇到多大困难,她从不在母亲、孩子面前露出半点难色,相反还经常宽慰老人,告诉她一切都会好的。在05年母亲腿膝盖疼,经查患有风湿,儿子主动请缨,一趟一趟带着姥姥去医院推拿,经过几个疗程的治疗,85岁高龄的老人竟奇迹般地痊愈了。
最近两年家庭条件逐步好了。大女儿在读博士后,二女儿大学毕业后留在合肥工作,三个孩子均已建立自己的小家庭,生活的都很幸福。儿子大学毕业后在阜阳鑫业一汽销售公司工作。现在刘萍也当上了奶奶,儿媳妇是个天生的乐天派,一家5口人整天充满欢声笑语。闺女们隔三差五的邀妈妈和姥姥去走亲戚,说白了就是去旅游。方圆群众只要提到刘萍这一家,没有不羡慕的。07年刘阿姨被推选上“阜阳市自强妈妈”;08年获“阜阳市孝星”提名奖,受到了市政府的表彰。
在刘萍阿姨的感召下,桃园社区邻里和睦,尊老爱幼蔚然成风,社区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按社区老百姓的话说:我们的桃园就是世外桃园。这正是古有王祥《卧冰求鲤》,今有刘萍孝老留美名。
……在和谐路社区的群众经常看到或会遇到有一位中年妇女搀扶一个老人散步。有时背着,有时用自制三轮车驮着。了解的居民都知道,这是“孝媳妇”——田丽每天找老公公回家吃饭的场景。
田丽,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在与丈夫结合之前,娘家兄弟姐妹都劝她多掂量。原因是家庭负担沉重,再婚夫身体残疾不说,前妻留下儿子,嫁过去就要充当继母的角色,而且家里有90高龄多病的父亲。再婚夫将家庭情况如实告诉田丽,田丽经过了思想斗争。面对老实诚恳的再婚夫,田丽冲破阻力,毅然地嫁到夫家撑起这个风雨飘摇的家。
田丽结婚后的日子是可想而知的,随着儿子的出生,田丽每天就像机器一样,伺候老的又照顾小的,每天都被大量的家务缠身,可以说一家人生活的重担全压在了她一个人的身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个女人不但要操持全部的家务,而且连原本女人干不了的体力活她也得咬牙坚持干下来。
一天三顿饭,田丽总是最后一个吃,每次她都是把好吃的先给老人和孩子。“自己不吃也要先给老人和孩子吃”田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老公公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吃饭都是田丽一口一口地喂,老人急,自己不能急。公公在家怕寂寞,喜欢到外面人多的地方呆着。到了吃饭点不去找、不去接就不知道回家,常常就会出现开头的那一幕。公公有时还很固执,稍有不顺心就用拐杖敲打人。田丽已经领教过数次,但她不放在心上,还自我安慰:老人就得敬着。在田丽的熏陶下,连10岁的儿子都知道孝敬爷爷。经常夺过妈妈手里的碗,要自己给爷爷盛饭。儿子经常给妈妈要钱,田丽问儿子要钱干啥,儿子说给爷爷买烟抽。“为了爷爷,孙子看到零食直流口水就是不买”。田丽说道儿子时充满了骄傲。
丈夫因为身有残疾,在生活中遇到很多不顺心的事,有时候难免有心情不好的时候,但又不能冲着别的人发脾气,只能对着自己的妻子发泄心中的苦恼。每当这个时候田丽总是默默地忍耐。然后在慢慢的开导自己的丈夫。田丽说:建立一个家庭不容易,我得千方百计维护好这个家。在她的谆谆疏导下,丈夫烦心事越来越少,原来暴燥的性格也被妻子慢慢感化了,整个人都变得比以前开朗、乐观,对未来充满希望。
田丽常说:“谁都有父母,谁都有老的那一天,我也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我现在这样做儿子能看到、会记住”。田丽还经常利用空闲时间做手工活挣点零花钱,用于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提起田丽,社区居民没有不竖大拇指的,称赞她是位好媳妇儿、好妻子、好母亲。
故事就讲到这儿。此时此刻我的心情难以平静,我被刘萍阿姨、田丽大姐执着的“孝”深深打动。在这里我呼吁大家向刘萍和田丽学习,学习她们尊老、爱老、孝老的优秀品质,学习他们用真心和真情续写的人间大爱。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朋友们,多抽出时间常回家看看吧!孝敬别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朋友们,孝就行动吧!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