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投稿邮箱:fyydqwmb@163.com

当前位置: 首页›› 先进典型

颍东区王国顺老师候选本月敬业奉献“中国好人”事迹

来源: 颍东区文明办  www.ydqwmw.com  2014-01-06

王国顺-安徽

       同学们都爱上他的课,是因为他把枯燥的理论知识通过自制的教具进行演示,与学生形成良性互动,从而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十九年来,他悉心研制教具累计750多件,坚守着教育的执著和对学生的爱。如今已到退休的年龄,他仍坚守在教学一线,诠释了一名普通乡村教师的崇高追求和质朴情怀,他就是被人们称为教具大王、颍东区口孜镇中心学校物理教师——王国顺。

王国顺,男,汉族,19547月出生。1973年,王国顺高中毕业后回乡当了一名数学老师。在教学实践中,王国顺发现学生们对数学课程中一些视图原理以及抽象的概念不易理解,那时候的数学视图比较难做,要讲高啊、斜高啊,棱长啊、棱啊,学生们不太很明白,于是他想,如果采用教具通过直观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传授,或许能够改变这个难题。于是就用黄泥做、秫秸杆扎一些简单的道具,拿到课堂上后,确确实实效果好,学生也比较喜欢。

       尝到甜头后,王国顺制作教具的信心越来越足,他的教具在课堂上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于是从刚开始用泥土、硬纸为原材料做一些简单的教具,到后来研究、设计、制作一批教学急需的教具,累计制作了七百多件教学用具。他介绍说,后来随着代物理课,物理方面有些定义、概念、理论,你讲的时候学生不易理解,有了这个教具后,把现象展示出来了,学生兴趣就大了。所以就这样制啊制啊,一直制到现在累计制了750多件。

       自制教具不是不花钱,只能说少花钱,为筹措制作教具的经费,这期间王国顺老师在当地收过废品、去外地拉过煤,平日里省吃俭用,把省下的每一分钱几乎都用来购买做教具用的材料。虽然老伴对此很不理解,甚至有时还埋怨他,但王老师仍乐此不疲。为了把教具制作好,王国顺先后自学了高等数学、化学、物理方面的教材,掌握了木工、电工、钳工、车工等方面的技术。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王国顺自制的750多件教具中,有37件在全国、省自制教具评选中获一、二等奖,教具“电磁选矿机”被编入物理《试验与制作》教材中,并获得国家专利。他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省、市劳动模范,十多次出席国内国际等大型物理实验教育学术研讨会和现场交流会,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曾受到科学家钱三强、杨振宁等知名人士的亲切接见。

       20108月举办的国际物理教育论坛上,王国顺老师向各国专家展示了他制作的“龙卷风实验仪”、“光的反射定律演示仪”等10多件自制教具,受到与会专家的肯定,其中有7件教具成功申报了专利技术。

       也曾有人劝过王老师把已经获得的专利技术推向市场,转换为产品换回经济效益。但王国顺老师认为,能把自己制作的教具充分运用在教学上,才是他追求的最大价值。王老师说:“如果能转化为产品的话,确实是名利双收,但是作为教具来说,它是为教育服务的,是为教学而研发的,它是用来培养人才的,我制教具是追求一种精神,是用知识改变人生的命运,这个效益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我报的专利不是为了金钱,认为我有这种科研技术,我想把它发扬下去。”

      在别人看来,王国顺成功了,功成名就了,然而他的人生路并不向人们想象的那样一帆风顺。命运多舛的他青年丧妻、老年丧子、债务缠身,可是他没有被困难所压倒,更没有因困难而影响自己的教育事业,他一直遵循的原则就是“学生需要、同事需要、学校需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他说,为人民服务,就不能怕吃亏,就应该想大家所想,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吃亏,就意味着舍弃、意味着牺牲,吃亏是“福”。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教师,他有多次从事行政工作的机会,但他选择了教育;他有多次到深圳、宁波、上海等发达地区工作的机会,但他选择了故乡,他说,“我不能当教育的逃兵!”“我走了,孩子们怎么办啊?”他说,他的学生中当高级技术工人的最多,其次是教师,也有从事管理工作的。是啊,能成为王老师的学生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如今已到了即将退休年龄的王老师最大的心愿,就是想建立一个团队,希望带动更多的年轻教师投身到自制教具工作中。